新华网上海1月24日电(记者李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社区“多方联动”,以此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上海在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率先探索社区共治新机制,新近建立了社区公益基金会,公益项目由居民“商量着定”,公益资金由大家“协商着用”。 据了解,延吉新村街道的常住人口约9.1万人,其中老年人口比例高达34%以上,老龄化问题突出,街道传统的为民服务机制难以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去年,街道机构改革后,开始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方法和新载体。建立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基层治理创新,不能政府“一头热”,而是要社区各方“大家一起动”,形成社区联动机制。延吉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邱红说,探索建立社区公益基金会,就是要寻找到社会共治的有效创新载体,在财政资金以外,形成一个社会资金的“蓄水池”,通过支持“自下而上”产生的公益项目,使之成为形成社区共同利益和共同意识的“催化剂”。 社区共治新机制将体现“多重基金渠道+多元治理结构+多样公益项目”。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负责人说,除了与公益事业组织合作之外,还与街道辖区内长期以来热心社区公益、助力社区发展的企业进行沟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后,由12家企业和单位共同出资500多万元,形成了社区公益基金会的基本构架。 目前,通过居民议事会、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协商民主机制,完善了公益项目的民主决策程序,基金会向社会发布了首批7大公益项目,涵盖了为老服务、困难群体慰问、社区自治、环境卫生、居民健康和文体活动等居民最为关心的服务领域。社区公益基金会将成为新的“社区大平台”。 来源: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