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组织促进会 公益创投 规范化评估 政策法规 工作体系 办事指南 党建园地 能力提升
AI添翼社会组织,创新驱动服务升级—...
“吾社同行 益熠生辉”2025年武进区...
聚“新”赋能 “她”在阳湖: 武进区...
凝心聚力谋发展 携手共进谱新篇 ——...
吾社汇丨以访促学,互学共进:武进区...
养老服务市集“开市” 多方合力共画...
“情暖夕阳 幸福重阳”——10.10夕阳...
“学经验、促创新、谋发展”—2024武...
武进区开展2024-2025年“武有爱,益...
提意识化风险——武进区社会组织法律...

【更多】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民政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
    

 

中国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23日在北京表示,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
民政部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精神。
据介绍,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有城乡特困人员591.4万人,其中,农村五保对象517.5万人,占全国农业人口的0.6%,城市“三无”人员73.9万人,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0.16%。
刘喜堂在会上说,《意见》把社会力量参与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同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专门列了一章谈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了“8+1”的制度安排,“1”讲的就是社会力量参与,如何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中体现社会力量的参与,《意见》中提出了几项具体的措施。
第一个方面,对于分散供养的“三无”人员,要求街道和乡镇可以委托亲友和村居委会还有一些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日常的照料服务,包括日常的生活照料、住院陪护、日常看护等服务。
第二个方面,鼓励运用PPP的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来推进救助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比如说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的方式。
第三个方面,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的方式来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
第四个方面,要求落实像财政补贴、税费优惠,还有费用减免这样的一些方式,来鼓励社会力量承办的,比如社会组织、公益组织,还有民间办的老年服务机构,来承担供养服务,同时提供更为专业化、更为个性化的一些服务。通过这些层面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来,共同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工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主办:常州市武进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4057221号-1     信息产业部备案网址: www.miitbeian.gov.cn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519-86318261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