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民营企业对于‘党建强、发展强’的理念最有感触:既要手中有钱,更要心中有党。抓党建就是抓发展,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我们民间慈善团体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紧紧向党组织靠拢,让慈善事业与党建工作互促发展”……盛夏时节,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从中感受到了玉溪“两类”组织党组织建设的火热温度。 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是新时期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有党务工作者曾感慨:基层党建难,最难在“两类”。截至2015年底,玉溪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仅为9.7%和6.06%。 2016年以来,玉溪市紧紧围绕“基层党建推进年”的部署要求,以扩大“两类”组织党组织覆盖面为重点,以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主线,着力补齐短板短腿,加快实现党建工作和“两类”组织同步提速、互动共融,推动“两类”组织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截至7月,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由2015年底的415个增加到986个,覆盖的企业由446个增加到3788个,党组织覆盖率由9.7%提升到82.35%;社会组织党组织由2015年底的33个增加到356个,覆盖的社会组织由45个增加到446个,党组织覆盖率由6.06%提升到81.83%。 把“两类”组织中的党员找回“家” 去年12月以来,我市把摸清“两类”组织底数作为推进“两类”组织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推动,整合组织、民政、统计等部门力量组成工作组,进企业、进协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做到了“六清”,即运行状况清、员工数量清、党员底数清、组织设置清、管理关系清、业主态度清。经过排查,建立了工作台账,掌握了工作情况,为集中组建党组织打好了基础。 “市民政局在今年年检时,发现玉溪辰信职业培训学校有党员5人,未建立党组织,就及时敦促其组建了党支部”、“红塔区采取‘社区+社会组织’的方式组建了玉溪市义工联合会党支部”、“澄江县右所镇小李村依托9名当地党员,组建蓝莓种植协会党支部,党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高新区党工委选派100多名党建指导员或第一书记到企业指导党组织组建工作”……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我市开展了“百日攻坚”组建行动。通过“介入建、敦促建、联合建、联姻建、派员建、过渡建”六种模式灵活组建党组织,实现了应建尽建、应建快建。 有基层党务工作者告诉记者,之前“两类”组织党组织存在“没专门机构管、没专职队伍抓,时松时紧始终抓不起来”的老大难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玉溪市委调整充实了市“两类”组织党工委,增设兼职副书记3名,成立“两类”组织党建科,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27家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把“两类”组织党建列为书记抓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年底纳入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 今年3月底至5月中旬,市、县两级工商、民政部门分别成立“小个专”党委和社会组织党委,在7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两类”组织党总支、“小个专”党总支(党支部),形成了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两类”组织党建工作体系。3月底,峨山县在全市成立首家“小个专”党委和社会组织党委。参照峨山县做法,5月20日前,市级及其他县区相继成立了“小个专”党委和社会组织党委,理顺了“两类”组织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明确了“两类”组织党建工作责任,推动了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让“两类”组织中的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在峨山县西门建材市场内做门窗生意的周强是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由于长期在县城做生意,他很少回老家甸中参加党组织活动。“老家的党组织经常打电话来喊我,但是走不开,无法每次都参加。”周强说。 今年3月,峨山县成立了“小个专”党委,周强担任起该党委西门建材市场党支部书记。最近,他和其他4名党员经营户在商铺门口挂起了“共产党员经营户承诺牌”,党员的身份不仅让他们成为市场诚信经营的招牌,也带动了其他经营户自身素质的提高。周强感叹道:“现在,我们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了,像我一样在外做生意的党员总算找到‘家’了。” 为了让“两类”组织的党员能正常开展活动,我市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识、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推进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两类”组织集中的园区、街道建立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新建规范化活动场所115个,建成党群活动服务中心22个。同时,在市、县、乡“小个专”和社会组织党委、党总支成立大会上,同步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印发《关于在全市“两类”组织党员中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围绕“学、做、改、干”细化了24项学习教育要求,要求社会组织党组织落实好“三会一课”、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深化党员积分制管理,开展“微党课、微心得、微评论”活动,确保党员活动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党组织活动经费也得到了保障。记者了解到,从今年起,我市将财政补助“两类”组织党委、总支、支部的党建经费分别提高到每年10000元、6000元、3000元;对党员给予每人每年100元教育培训经费补助,对党组织书记给予每人每月200元岗位补贴;对党组织覆盖率达标的县区给予每个新建党组织不少于2000元的组建经费补助;明确各级留存党费每年按5%至10%的比例,以奖代补支持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红色引擎”发力,党建与企业、社团发展互促双赢 “在企业中,党员的思想觉悟、业务能力都在员工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团队积极向上工作,大多走上了管理岗位。”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党总支委员、十八支部书记林建祥介绍,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是互相促进的,这一点在该公司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来到云南太标集团党委,记者发现,该集团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着力打造“精密、精工、精品、精英,学习领先、工作争先、服务率先、奉献在先、创新优先”的“四精五先”党建品牌,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太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助理何平说:“企业里的党组织并不是空架子,而是与集团发展相辅相成、贯穿始终的。” 玉溪市义工联合会也成立了党支部。这个民间慈善团体采取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模式建立了市义工联党支部,隶属于红塔区凤凰街道教育社区党总支。市义工联党支部书记、教育社区党总支书记刘继承认为,有了党组织的统一指导,“红色义工联”就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两类”组织党组织真正发挥“红色引擎”作用,我市深化拓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让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活力进一步迸发,逐步形成党建与发展的双赢格局和良性循环。两个基层党委成立以后,我市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积极融入“两类”组织,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提倡党组织书记和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行党员职工说事会、党员议事会制度,引导党员职工直接参与重大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全市有286个“两类”组织党组织班子与经营班子实现交叉任职。推行“1+x”模式党员积分制管理,设置党员固定活动日,围绕提升业务技能、开展公益活动、服务组织发展等设置服务主题,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产品创新、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承诺践诺,全面实施“党员设岗定责”,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在生产经营中发挥骨干作用。此外,“两类”组织党组织引导企业广泛开展思想结对、经济结对、生活结对和工作结对,建立关爱帮扶机制,促进企业内部和谐;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各种文体活动,调解劳资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展现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慈善活动,树立公益形象,赢得公众支持和信赖。 来源:玉溪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