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年申请的公益项目主要是为老人、儿童服务。”来自永宁镇城武社区丝缘手工坊协会的会长贾太蓉告诉记者,永宁镇从2013年开始启动公益创投项目活动,他们是第一次以社会组织的名义申请公益项目。 为了充分发挥老年人“老有所为”的作用,永宁镇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组织,引导老年社会组织参加公益创投活动,并在永宁镇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中资助了“爱,伴你左右”等多个为老服务项目,共服务全镇居民5000余人次。 68岁贾大妈干公益老有所为好幸福 今年68岁的贾太蓉加入城武社区丝缘手工坊协会已经有3年的时间,去年她被推选为会长,“身上的重担一下就来了,我们除了要用申请来的资金完成公益项目,还通过‘社区义卖’活动自己挣钱来帮扶困难老人。”贾太蓉对记者说,丝缘手工坊协会有50多名成员,年纪最大的有74岁,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虽然都是退休老人,但是大家的干劲都特别足。 自从加入丝缘手工坊协会后,贾太蓉感觉生活更加充实了,除了晚上到文化广场跳坝坝舞以外,现在白天还忙着和成员们商量帮扶老人、儿童的事情。“我们每个月都有退休金,生活紧够了,就是时间不好打发,现在还能走能动的,做公益多多关怀有需要帮助的人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贾太蓉说,家人都非常支持她的这项工作,她也非常感谢永宁镇政府能提供“公益创投”这样一个平台,让这一群老年人在晚年都能有所作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发放公益券激励更多人参与社会组织 据记者了解到,“心手相连共筑未来”是丝缘手工坊协会今年所申请的公益创投项目,申请金额为8000元,这笔资金将用于端午、重阳节关心慰问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传播手工传统文化,除此以外,丝缘手工坊协会从中抽取小部分资金用于购买手工花的材料,通过制作,将花义卖成现金,再购买慰问品去探访更多需帮助的老人。 “今年端午节我们为5名残疾儿童送去了生活物品,在重阳节将会给6名老人送去慰问品。”贾太蓉告诉记者,虽然参与公益项目的老人没有工资,但是永宁镇社工站会以发放“公益券”的形式,来激励老人们积极加入到老年社会组织当中,这也算是对参与公益项目的老人给予肯定。 为了建立健全对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管理,永宁镇政府通过翻新老旧厂房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办公、活动场地;针对各社会组织缺乏互动、合作的情况,搭建了每月一次的社会组织交流活动平台;透过各项服务机制建设,如公益创投机制、社会组织自身管理运作机制等,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化运作。 社区公益服务本土化低龄老人是骨干 城武社区丝缘手工坊协会是参与永宁镇公益创投活动12个社会组织之一,而参与公益创投的社会组织中有9个社会组织都是以低龄老人作为骨干。2013年10月,永宁镇启动公益创投活动,开启全省首个镇级政府购买本土社会组织服务的先例,同时出资20万元扶持在温江区民政局登记或备案且在永宁镇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本土社会组织。 据介绍,永宁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4594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9%,面对如此大比例的老年人口,永宁镇除了落实基本养老保障以外,还呼吁老年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让更多的老人受益。透过培育和发展各个社会组织,开展多样性的社区公益项目,充分调动了社会组织积极性,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社区建设中来,激发了民间资源,促进了“三社互动”工作开展,探索出了有序的社区治理创新机制。 本报记者卢海燕文/图 来源:成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