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近年来,滨海新区着力加强社会组织管理,逐步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发挥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和全国社会组织“改革创新观察点”功能定位和优势,不断探索社会组织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渠道。 记者从滨海新区民政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滨海新区不断优化环境,升级建设社会组织服务管理“1234”工程。推动建设街镇枢纽型社会组织,进一步健全了“以社管社”社会组织管理机制。构建社会组织四级覆盖网络,不断完善社会组织党组织、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联合会三个驱动轮盘,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此外,滨海新区不断转变职能,由“行政命令”转向“购买服务”。 协调230万元财政资金,按照“政府财政出资、社会组织实施、居民群众受益”原则,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截至目前,2015年-2016年创投首笔资金已拨付到位。协调指导社会组织承接中央、市级创投项目,申请项目资金74万元,目前正在有序开展中。 吸引行业协会参与服务新区经济发展 记者从滨海新区民政部门获悉,滨海新区不断吸引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服务新区经济发展。 新区抓住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有利契机,制定出台《关于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入区发展的暂行办法》,在给予一次性开办费、税收扶持、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与新区投促中心、各功能区、街镇招商部门协调配合,打造民政加招商的突出新区特色的工作团队,在完成外国商会服务新区经济发展交流活动、拜访洽谈脱钩全国行业协会商会等工作中发挥各自所长,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已有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正在积极推进中。(北方网编辑张晶晶) 来源: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