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提法,在深圳,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大家期待,今年深圳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能再上新台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慈善事业减免税问题待解决 市政协常委、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越来越强调公益慈善事业,是进步的表现。伴随着去年《慈善法》出台,今年强调要依法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对公益慈善事业是一个利好。 房涛指出,依法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税收优惠问题。“税收是目前制约企业、个人捐赠以及慈善组织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核心问题。首先目前的税收减免程序复杂,操作起来难度很大,难以被公众理解,挫伤了捐赠人的积极性。其次,慈善组织给捐赠人开具捐赠发票,不仅要具备所得税免税资格,还要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目前深圳同时拥有这两个资格的慈善组织非常少。再次,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公益项目时,会有一些收费项目,这是他们尝试以自我造血的方式实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这部分收入需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来纳税,不利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希望今年《慈善法》配套的税收优惠细则能出台,促进慈善事业的大发展。” 拓展社工服务领域 促进专业社会工作被明确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据了解, 深圳社会工作自2007年开始试点,市委市政府率先在全国出台社会工作“1+7”文件,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过10年发展,深圳社工从无到有,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不断增加,服务流程不断规范,在民生幸福、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张卓华表示,深圳社会工作以社工实务和创新引领示范全国社会工作。今年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深圳10年社会工作发展的肯定,更是对市民民生幸福的重视。将来深圳社会工作的发展将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拓展社会工作服务;同时,在既有领域,推动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深化专门的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引领行业发展。 为养老产业发展铺路 养老问题连续成为政府年度关注的重点问题。市老年协会副会长谭家歆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与往年一样,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出现频率。共有9次提及“养老”,其中去年成绩有2处、存在困难和问题有1处、今年重点工作任务有6处。 谭家歆指出,养老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说明国家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而报告提出的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也为解决养老服务问题提出了工作方向: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发展医养结合、发展老年教育等。“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养老的内容不难看出,政府除了愈发重视养老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外,也在加速向养老产业抛出一系列利好政策,并指明发展方向,为这一朝阳产业迅速壮大铺路。”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