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动员和鼓励龙江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黑龙江省民政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黑民函〔2016〕129号),引导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贡献力量,仅2016年黑龙江省各类基金会在精准扶贫方面支出就达6222万多元,在资助贫困学生就学、贫困群体就医、残疾人生活等方面为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在实践中感到,传统的扶贫模式只能解决部分贫困人群暂时的温饱问题,无法实现贫困人群脱贫的目标。因此,在2017年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钩攻坚的工作中,黑龙江省注重创新方法、强化务实举措,进一步加大调研指导力度,积极走进社会组织与其面对面研究探索社会组织扶贫创新模式。黑龙江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先后举办了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对接交流展示会,组织了首次“龙江公益雪域边疆行”社会组织援藏公益活动,联合黑龙江省扶贫办召开了“勇担责任 砥砺奋进 龙江社会组织喜迎十九大”——全省性社会组织全面助力精准扶贫誓师大会。培养和涌现出黑龙江省河南商会、黑龙江省女创业者协会、黑龙江省阳光健康公益基金会、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等一批参与精准扶贫、创新模式扶贫的社会组织典型,通过开展“产业项目3+,技术项目3+,种植项目3+”等新模式的扶贫工作,使扶贫对象更精准,扶贫范围更广泛,扶贫效果更长远,推动社会组织从参与扶贫向引导脱贫转变。 一、产业项目3+:带动贫困地区整体脱贫 黑龙江省有国贫县20个、省贫县8个,贫困人口445092人。2017年,黑龙江省民政厅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与贫困县进行产业对接,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区域发展的模式带动贫困地区整体脱贫。例如,绥化市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有贫困县5个,贫困人口135493人,占全省的30.44%。2017年1月6日,黑龙江省民政厅支持黑龙江省河南商会承办了“全球豫商哈尔滨峰会暨百名豫商龙江行”活动,引导客商投资绥化贫困区县,先后在绥化市兰西县、望奎县、明水县和大庆市林甸县投资110亿元建5个大型养殖场,该项目现已全部动工,预计2018年6月可全部投产。每个养殖场每年出栏一百万头生猪,产值可达15亿到20亿元,吸纳当地劳动力2000余人,有力地带动了贫困县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户的就业,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区域发展的新型扶贫模式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 二、技术项目3+:贫困人群走上致富道路 2015年、2016年黑龙江省依托中央项目,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支持援助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做出了有益探索。2017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引导社会组织采取技能培训+指导就业+孵化创业的新模式开展就业扶贫工作。例如,指导黑龙江省女创业者协会每月为城乡失业女性开设2-3期免费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000-1500人,并由会员企业对接就业,同时,依托黑龙江创绘空间孵化园为有创业需求的人员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39家创业企业成功入驻,有3家已孵化出园,实现了3000万元的销售额。技能培训+指导就业+孵化创业的就业扶贫模式不仅带动贫困人口脱了贫,还带动部分贫困人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三、种植项目3+:种植农户不再愁销路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农业种植收入为主要收入的人口占了全省的一半,但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技术条件等原因,这部分人群收入普遍偏低。黑龙江省民政厅积极围绕提升农业种植人口收入作文章,引导社会组织采取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无忧销售的方式开展扶贫。例如,目前正在指导社会组织开展的“绿色蔬菜行”项目,将与30个农村合作社合作,指导1000户贫困农户开展绿色种植,并拟在300个无蔬菜专业销售点的社区设立“绿色蔬菜行”销售点,在网上开设“绿色蔬菜行”销售网店,从生产到销售为贫困户带来全程指导。每年将带动600-900人就业、300人创业、1000户贫困户增收。引导黑龙江省阳光健康公益基金会资助3000万元用于智慧种植项目,为贫困农户提供种植土地补贴,免费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引导农户种植高产值作物,并对接进行销售,项目已获得3.1万亩土地3年使用权捐赠,捐赠总价值9300万元,并聘请省内高校40余位专家为农民免费教授种植技术,目前已为农民开展2次培训,总共123位农民参加了培训。 新的扶贫模式不仅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也使社会组织得到了历练和成长,受到了龙江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认可。9月份,黑龙江省委第十二届17次常委会听取了社会组织工作专题汇报,对黑龙江省民政厅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黑龙江省民政厅正积极与省扶贫办对接,引导社会组织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扶贫新模式的探索。新的扶贫模式必将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在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黑龙江省民政厅
|